今天我们讨论点不一样的:不谈特定绘本,只聊为孩子挑选幼儿读物这件事。
多多很幸运,出世不久就有几个慷慨的妈妈把孩子的旧书转送予他。旧书的种类繁多,启蒙、益智、科普、儿歌、图书都有。妈妈转送时还给了不少建议,让我这初为人母的,算是非正式地,接触共读这个概念。多多则在众多旧书中,接触了他人生第一部绘本《小鸡和小鸭》(Mirra Ginsburg之The Chick and the Duckling)和第二部绘本《10只橡皮小鸭》(Eric Carle之10 Little Rubber Ducks)。绘本的魔力从此显现。当年不到两岁的多多完全融入小鸡和小鸭的世界,而我则从此走上了搜索好绘本之(不归?)路。
挑书一定要挑得奖作品吗?
中文翻译的绘本在本地书局不常见,而且价格偏高。我耗了很多时间淘宝,虽然成功找到很多好书,但让人失望的也不少。这也造就我决定开专页和部落格分享绘本与共读的初衷。在我狂败绘本的同时,内心有个小声音一直挥之不去,“真的都要买下来吗?非要看得过奖的吗?”。
小声音的疑问最近得到解答。Big Bad Wolf今年的中文绘本其实让我非常不满意,但碍于价格便宜,而且淘宝书一直卡在物流,在闹书荒的情况下买了一些。甚料,孩子非常喜欢,还不时套用书中词汇与故事。另外,当年的慷慨妈最近又送了一堆英文幼儿读物,都是他们家传了好几代的旧书。刚好儿子在学校不讲英文的情况一直没改善,这些书都派上用场了。前几天,另外一名慷慨妈(好多慷慨妈)把儿子曾经最爱的图书都借给多多,小瓜一样非常喜欢。这些书或许都名不经传,但提供给孩子阅读乐趣一样多。这让我意识到,无论资源多丰富,功课做得多么充足,为孩子挑好书这件事,毕竟还是比较主观的,比较有局限的。而且,共读一段时间后,我也发现父母共读时的投入程度,更会直接影响他对该本绘本的兴趣。
通过借阅,能进一步扩大孩子涉猎感兴趣的题材范围
就拿我们家做例子:我和老公对于绘本的品质看法不一,常常会出现他欣赏的我不喜欢,我喜欢的他不欣赏的状况。而对于共读的最终受益人,多多,他其实没有太明显的喜好(注:刚开始共读的孩子不同,父母必须先采用能吸引他们的主题,如动物或交通工具。)。但是,他可以感受到父母在共读时是否也在享受着绘本,而直接影响他对该绘本的喜欢程度。
很多幼儿绘本,除了有趣的故事叙述手法与令人赞叹的画工能吸引孩子目光、让孩子自己思考外,所传达的讯息也往往能引起大人的共鸣。『亲子共读分享We Read to Our Kids』定时介绍绘本的用意,是希望忙于工作无暇花费太多时间选书的父母们,对于市面上可寻得的好书有个基本概念。选上一些父母自己也很喜欢的图书,养成和孩子共读的习惯就更容易了。但这不表示我们在选书上自设限制,非要选经过推荐或得奖绘本,才让孩子读。如果没暇浏览书单、逛书店,就与其他家长交换书籍吧!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呢!
1 thought on “共读随想 – 关于挑书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