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小学第一年,就这样在网课中来到尾声。这一年的华文是怎样学习,学了多少,遇到什么困难,总结如下:
1.妈妈毅力不足,教学草草了事
在家自己教华文,最主要挑战是如何分配时间,让孩子不影响正课学习进度下,有效地在家学习华文。孩子下半年都在上网课,妈妈教学呈现倦怠,周末的学习都没有事先准备。时间一到,翻开几本练习簿让孩子做,再配上《放学趣》的练习就结束了,连中国华文教育网的PDF课本也荒废半年了。
2.持续亲子共读,坚持在家只说华语,禁止中英双语混搭,是在家学习华文的关键
虽然毅力不足,在教学没有多费心思去设计,但是孩子在华文的掌握能力,无论是识字(阅读能力)、词语结构(完整句子),词汇的理解(反义词同义词), 都有明显的进步。《放学趣》里的(汉语拼音以外的)练习题他基本上能应付。这点我非常肯定,都归功于风雨不改,持续亲子共读以及坚持不让他中英双语混着与我们交谈的成果。当然,以华小一年级的测试他估计不达标,因为他真正会书写的文字很少,也没有系统化地识字。但以华文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来说,他绝对不差于一般同龄孩子。
3.放学趣是学习汉语拼音的好帮手
之前已经介绍过的小学语文游戏《放学趣》,是配合中国全日制语文课编制的非书写类型的练习簿。由于内容偏重汉语拼音的学习,即使没有正统教学,我仅仅通过《放学趣》边教边练习,效果居然还不错。我想有一大部分原因来自于孩子对phonics已经非常熟悉,只要为汉语拼音稍作调整就可以轻易掌握。

4.为孩子挑选自主阅读的中文读物是个挑战
一年级是自主阅读的尴尬期:长期共读的孩子到了6、7岁,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刻画有一定的要求,不会满足于一般为识字而设计的中文分级读物。但是,识字量又还没达到能够独立看懂他喜欢的题材内容。与英文相比,只要掌握如何拆解文字和拼读,基本上能够独立阅读故事更丰富的读物。我曾经尝试研究华文的常用字,发现孩子300个识字量,依然没法独立阅读他想看的内容。最后发现漫画还是最理想、最适合让他过渡到桥梁书的读物,可以看图理解故事,也能激发他为了了解细节而尝试看文字。在阅读初期,共读还是需要的,以勾起他的兴趣后,自己想办法读完。推荐:《父与子》、哆啦A梦、《达克比办案》、《X探险记》系列。
5.输出形式变通
孩子把写字视作苦差,只要任何需要用笔写的练习都会表现得很不乐意。为了避免拉锯战,我不会频密要求孩子写字。(注:但是对于部首概念和笔顺口诀我会坚持。这是因为我后来发现,孩子对于部首的认识真的有助于识字。要解释错别字,对部首有基础认识非常重要。笔顺口诀能预防鬼画符,也同样有助于识字、书写)从一开始以自制字卡让他写话,到后来学习电脑输入文字(边学拼音),与其要求手写,更注重文字输出。

6.扩大生活圈子提高使用华文的动力
很可惜,这一年来孩子几乎没有面对面的社交活动。原本计划要让他上跆拳道课(侦察过,学生大部分来自附近华小)和阅读营,都因为疫情而作罢。在几个月前找到一个让孩子学习演说的网课,勉强多了个可以用华语与亲人以外的人交谈的机会。目前尽力物色理想(相对安全)的实体活动,如果大家有什么建议欢迎指教!
声明:以上是多妈针对唯一学员,多多的教学体验,既不专业也不代表所有在家教华文的情况。所有内容仅供参考,请自行斟酌。
多多从小学习华文的时间线
多多学习华文的背景:
孩子读国际学校,英文为唯一教学媒介,学校有华文课但更像是外语教学。孩子在家只说华语,每天共读的书籍中英文各半。在家学华文,采用中国华文教育网的课本,还有本地出版社Pelangi练习簿。上课期间每星期一次, 平均每次30分钟-90分钟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