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天吃完晚餐,多多突然指着我的苹果说,“妈妈你知道吗?苹果是False Fruit,因为它不是从Ovary长出来的.” 推崇有科学根据的论说但科普知识却很匮乏的我,一脸茫然。多爸一番解释后,看我似懂非懂,还鄙视地抛下一句“中学生物学过的”。问多多哪看来的资料?他说是自己从 Explanatorium of Nature读来的。两年前还在Pink Box(蒙式英文C-V-C教学最初级)停滞不前的落后儿,现在已经能自己阅读、理解科学内容了。但语文学习不是我今天想要聊的。
早前我在童学好主办的亲子共读线上交流会中,被问到“共读为了让幼儿学到知识,为了小学做准备吗?”,这个问题我思考了很久。多多共读后的种种成长,的确开始反映到学习表现上,但是每个孩子特质与学习环境毕竟有所不同。为了避免本意被误解,让亲子共读变相成了赢在起跑点的神器,我希望以下经过多次整理的文字,能够让你在这个话题上有所收获,更欢迎你留言交流。
在解释亲子共读的各种好处时,常提到的是语言能力、专注能力、观察能力和理解力。其中比较少被提起的,是背景知识跟学习的关系。
背景知识在阅读理解中,充当鹰架,如果学生接受新讯息时,是建立在已知讯息的基础上的话,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记住新学的知识。意思就是说,如果孩子在上学时,对老师所教的内容已经懂得一部分(不是完全陌生),那他将更容易理解及吸收课本的所有内容。(摘自:https://www.studyinternational.com/news/background-knowledge-reading-comprehension/)
当共读孩子的父母自觉性搜索多元化的读物,并鼓励孩子对所感兴趣的题材内容进行深入探讨时,孩子自然而然会累积各方面的资讯,这些资讯可以是科学知识、地理知识、各国文化、历史、人物,也可能是生僻字、专用名词、文学/艺术赏析等等。除了主题非常明显的适龄科普读物以外,在故事类型的童书,比如绘本甚至漫画也同样能汲取背景知识:读《屁屁侦探来自遗址的求助信》,孩子懂得“千钧一发”,“SOS”, “遗址”;读Geronimo Stilton Fantasy Series 孩子认识奇幻世界里各种物种的特征 ; 读《乘着光束飞驰》,孩子认识了爱因斯坦;读《一条聪明的鱼》-孩子认识进化论,读《小小艺术家-飞行的狐狸》,孩子接触了名画《戴珍珠耳环的少女》。这样的例子,随便问一个共读家长都能列举几个。
这些看似碎片没有结构的资讯,日积月累就成了不同主题的“背景知识”,往后正式上学,顺着系统化教材学习时,不会感到完全陌生,因为不陌生,所以更容易理解吸收。这不止在数理科目上显现,也能延伸到语文学习。
阅读量越多的孩子在学习上表现越出色的其中一个主因,就是背景知识。累积背景知识最好的方式,就是通过自主阅读或共读。(摘录自Jim Trelease 《The Read Aloud Handbook》)
但是这个积累过程是缓慢且需要持续性进行,以及孩子对阅读产生兴趣的前提下才能办到。Free Voluntary Reading (Krashen, 2004) 强调的是,让孩子自己选择看什么书,什么时候看, 不为考试,只为乐趣而阅读。也就是说,家长可以引导可以推荐读物,但不能强迫也不能利诱,更不要急于求成而用力过度,反而让阅读成了一种负担一种压力。
多多自四岁起,对海洋动物、太空和昆虫等科普产生浓厚的兴趣,随着他渐渐步入自主阅读,阅读量明显增加。我不知道,关于苹果是假果的知识,什么时候会在学习中用到,但我相信只要阅读能持续进行,他在学习上不会有太大的困难。对于共读是否能为小学而准备这个问题,我建议家长们,把重点放在培养终身阅读者,让孩子长大后习惯与阅读作伴,维持求知的欲望才是最重要的。种种研究数据已经证明,有阅读习惯的孩子必定有所成长,至于是怎样的成长,让它成为意外惊喜也很不错,不是吗?
后记:
延续后来关于False Fruit的讨论,刚好我们家有种辣椒,我很认真地请教儿子“哦!所以辣椒其实是Fruit咯?”。多多很自信地回答说“是啊!因为是辣椒是从Ovary长出来的。”


番外篇 – 有阅读vs没有阅读的童年实例
比对小时候的我,没有家人共读,家里很少课外读物,。小学时期还可以应付,一旦上中学,面对完全陌生的课文内容,需要耗费更多时间与精力去理解,理解不了就死背。虽然考上了新加坡国立大学,但整个大学生涯就像不谙水性的人被抛进海里,不停挣扎等着溺毙。踏入社会与各国人士接触后,发现在工作以外能聊的话题少之又少。一个没有培养课外阅读习惯的学生,即使曾经是中学时期的学霸,终究必须臣服于书到用时方恨少这句至理名言。
相比多妈的反面教材,多爸就是个正面教材。由于小时候父母非常注重阅读,即便没有共读的意识,但家里的儿童书籍非常多,读物类型很广,他也爱看漫画。多多的祖父是个爱好阅读的人,耳濡目染下,多爸从小到大都是个阅读者。虽然小学中学成绩不如多妈,但后来居上,大学成绩标青,进入社会工作后,是个广泛搜索知识,什么话题都能搭上一两句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