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小小读书会

开心妈妈悦读分享《反转课堂的可汗学院》

[美]萨尔曼·可汗 著

看了作者的背景,没有一项是与教育有关。大学所学的科系、投身的工作,完全跟教育扯不上关系。为了帮助堂妹应付学业上的问题,他开始在网上给她授课。就这样,萨尔曼·可汗开始了他的教学生涯,从身边的亲友开始,到后来开办可汗学院。这可以说是天赋吗?

他在书里所提到教育制度的观点,关于现代教育的弊端,都是一针见血的。标准的课堂模式、应试教育都不能符合现在21世纪的需求。

现在我们所引用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源自于18世纪的普鲁士教育模式。这个教育体系在当时的初衷不是教育出能独立思考的学生,而是大量炮制忠诚且易于管理的国民。不过,却也因此让教育普遍化,大力推动了中产阶级的构造,推动工业领域。

至今,这种教育模式被采用了2百多年,弊端越发明显,如今的经济现状已经不需要顺从且遵守纪律的劳动阶层。相反,我们需要培养孩子的创造力、阅读能力,让他们成为有求知欲的终生学习者。所以,普鲁士教育体制的目标与我们现在的社会需求渐行渐远了。

传统教育模式非常注重考试成绩,其实考试也并不能真正测试一个人的学习能力和程度。考试制度其实也有很多局限。考试可以当作一个诊断工具,用来检查学习缺陷,而非作为判断一个学生的工具。因为考试制度,很多学生过早被标上“好”或“差”的标签。它其实是不断将学生淘汰的过程,这结果与学校教育目标背道而驰。

作者还提到一个问题:作业量。作量多,是否就跟成绩成正比呢?其实,家庭作业应该重质,而不是重量。在传统课室里,老师授课,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做。很多没有做功课的学生,往往是因为不会做,身边又没有可以问的大人,所以他们就会慢慢跟不上课程进度,进而更不喜欢或排斥学习,这是个恶性循环。

萨尔曼·可汗列出了几个传统教育制度的问题。孩子的创造力被禁锢和束缚;孩子被动式接受知识;孩子的思维与天赋差距被忽略;学生的进度要保持与课本的一致性;填鸭式与应试教育让孩子们的好奇心、创造力、独特性都被磨灭;把知识体系割裂成不同科目来教导,阻断了孩子连贯的思维,等等。传统教育模式已经在我们心中根深蒂固了,要让教育改革,必须让大众反转对传统教育的观念。

可汗学院主张的是,让孩子以自己的速度去学习。在真正掌握了某个技能/课题,再进入下一个。要不然,在还没完全明白某个单元,却被逼跟着老师的进度,学生只是面对更多的不明白,随后老师所讲解的,他们更加听不懂。基础没打稳,要掌握后面的课题就更难了,所以孩子们掉队了,其实可能是因为他们在很早之前的基础出现了漏洞。(学校确实很多学生面对这样的问题,可是老师在班上也不能停下来,只能一直前进)

我们必须让学生从传统课堂的被动学习转化成他们自己主动去学习,里面提到两个方法:让孩子有探索知识的能力,以及让孩子主动学习,自主掌控学习进度。

在可汗学院,他们是自己在网上学习,老师先录制好教学内容,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学习,重复地看,直到真正掌握此技能。在班上,他们可以和老师或同学交流,互相学习。他们可以选择自己想要学习的范围,可以很专注、很深入地探讨某个他们感兴趣的课题,没有局限。而且,班上是混龄的。大的孩子可以帮助小的孩子,可以成为他们的榜样。这也能帮助孩子培养责任感、社交技能、学习关爱他人……混龄教学减少了同龄同伴之间的竞争力,增加了彼此间的合作,让孩子有能力去帮助较小的孩子,学会承担责任,这些都是在21世纪非常需要的技能。

写到这里,我脑海里浮现了《窗边的小豆豆》里的巴学园,以及我孩子的蒙氏幼儿园+小学。我的蒙氏小学梦之歌又在我耳边悄悄响起……

Leave a Reply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Log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com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Facebook phot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Connecting to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