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蒋军晶/著
“听、说、读、写”这四个学习语言的基本技能,“听”和“读”是输入,“说”和“写”是输出。输出的程度由输入来决定。宝宝从小听大人讲话,学习说话的技能。学生要多阅读,才能写出好文章啊!
这是在学校的真实情况,我们每个星期教孩子写作文。在老师的引导下,一起针对题目讨论了内容,然后让学生自己写。有了内容,他们就能写出一篇4、5段的作文。如果你有这个想法,那就大错特错。有小部分的学生可以自己写。很无奈,经过一番讨论和引导,大部分的学生也不能自己写出一篇作文。到底问题出在哪里?
他们告诉我:
“老师,我不懂怎样写。”
“老师,接下来要写什么?”
“老师,我想不到东西来写。”
我真的怀疑,我们那两节到底讨论了什么?教到怀疑人生了!
讲开了,其实是孩子非常缺乏阅读。没有输入,怎么会有输出呢?没有阅读,怎么能写出文章呢?
2020年年头,为班上购入几十本书,让班上的孩子借回家看,以为这就可以带领他们去阅读。在接触班级共读后,才知道什么是深度阅读,要怎么引领孩子深度阅读。想在班上与学生进行深度阅读,但是没有上过相关课程,只好自己买相关的书来看(我向宏爷取经时,他向我推荐这本书),让自己有个更明确的方向。
聊书的流程一般分为四个阶段:导读、阅读(大声朗读、持续默读、自由阅读)、讨论、延伸。聊书,最重要的是交流与分享。老师要想办法让孩子们多说。
蒋军晶老师认为,最理想的读书会就是围绕孩子们的问题进行讨论,老师不要提问题,连开放性的问题也不要提问。不过,我想这样的情况应该只有在共读了几本书之后,学生有了经验,才能到达的境界吧!
书里记录了一些蒋老师的聊书教学例子。觉得蒋老师很会带领,孩子们都很有自己的观点。最后,以蒋老师的这段话与大家共勉:
“只要你用心、真爱、敢担当,和孩子一起阅读,一同聊书,就没有什么真正难以逾越的鸿沟。就把读书会“做起来”而言,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关键是聊起来,至于聊得怎么样,其实并不重要。和孩子聊书,不应被看作一种负担,而应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虽然这本书是讲述老师怎么在班上进行聊书,但里面的一些提问和方向也适合给家长用来带领自己的孩子进行深度阅读。真希望有更多人能够散播阅读的种子,引导孩子们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