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摄影 · 文/彭懿
知道巴夭人(巴瑶人),因为学校的课本里有出现过这个词。从课本里,很表面地知道他们是我国的少数民族,住在沙巴的沿海地区。我没有对这些民族多加留意,直到我买了这本绘本。
翻开这本绘本,我的内心感是很震撼的,心里百般滋味,形容不出来。照片拍得很美,蓝天白云、清澈碧绿的海、孩子们天真的笑脸、无拘无束的生活……这真是美得像天堂,这可能就是人们向往的无忧无虑的生活。



令我心情五味杂陈的,是书里的句子。他们是漂浮在海上的游牧民,住在离小岛很近的海上、小岛的边上,或住在一条小船上。他们不知道自己的生日,也不知道自己几岁。一个家庭里,少的话有五六个兄弟姐妹,多的话十一二个。爸爸一早出海打鱼,要是打不到鱼,他们就只好饿肚子。但是,他们很快乐,快乐得像海里的一群小鱼。
读了后记,我对他们有更深一层了解。他们世世代代生活在菲律宾、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之间的珊瑚礁三角区,漂泊海上,有人把他们称为“海上的吉普赛人”。他们的身份不被承认,没有国籍,所以不能上岸,孩子不能上学。
与孩子共读完这本书,我心里久久不能平复,找来孩子的爸来讨论。没想到,孩子的爸很豁达地说:“这可能就是我们该实践的生活,没有物质牵绊,每天开开心心、无忧无虑地生活。这不是人们所要追求的吗?”
是的,我们都很常把自己的想法套在别人的身上。因为自己活在与他们不一样的世界里,就觉得他们没有国籍、没有受教育,很不妥当,也不能理解他们。但是,他们生活得很快乐。或许,在他们看来,我们这样的生活才是奇怪。一辈子追逐名利物质,到头来却失去了笑容,那人生的意义到底何在?
我们能做的,就是不让这美丽的海洋受到污染,好好保护我们的大自然,不去破坏他们的生活环境,或许就是对巴夭人最好的安排了。